节日播报:距离世界新闻自由日还有1天。距离青年节还有2天。距离马克思诞辰纪念日还有3天。距离世界红十字日还有6天。
紫微生活网 首页 老黄历 24节气 查看内容

24节气详解之冬至

2022-10-06| 查看: 797 |来自: 紫微生活

摘要: 冬至(冬至),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,也是中国农历的重要节气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冬至俗称“冬至”、“最长节”、“分年”。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中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,测冬至。它是二十四节气中 ...
24节气详解之冬至
冬至(冬至),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,也是中国农历的重要节气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冬至俗称“冬至”、“最长节”、“分年”。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中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,测冬至。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。这个冬日,阳光直射地面,直射到一年中的最南端,几乎直射到北回归线(南纬23° 26 ')。这一天,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,比南半球少50%。北半球的白天最短,越往北越短。冬至过后,夜空星象完全被冬季星空取代,从今天开始,“九”就开始了。此时,南半球正处于炎热的夏季。冬至吃饺子在中国北方是很常见的。俗话说“冬至到了吃饺子。”南方吃汤圆,当然也有例外。如山东滕州、曲阜、邹城等地,冬至的习惯称为“数九”,数九当天流行喝羊肉汤的习俗,意为祛寒。各地的饮食习俗各不相同,但饺子是最常见的。

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。然而,大多数人并不知道,冬至的由来其实来自于一个国家的首都规划。早在3000多年前,周公就开始用土归法测影,在洛邑测出世界的位置,定为地球。这在当时是一个政治意义重大的举动,却成为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。
周公到了洛阳,用土归法测得洛阳所在的地方为“天下”,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的吉祥之地。《尚书·洛高》中记载,周公考察了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,最后确定建水东、辰水西、辰水东都是“唯洛粮”(都是建祠堂的好地方)。周公通过《土归风光勘测》选定洛邑为根据地的史实,在古籍中有所记载,被后人视为立国之法。

“土贵景观调查”的目的是找出“地球的中间”(中国的中心)。这种方法的精髓是“树长八尺,夏至日,山水长五寸;冬至时,景观长13尺5寸”(即竖起一个8尺高的标杆。在夏至日观测时,正午的日影为1.5英尺,冬至正午的日影为13.5英尺)。“量土深,定日影,求地,验四时”。这种方法被用来测量洛阳和洛邑在土壤中的理论位置。

根据周公测影所确定的世界,周人详细规划了商朝灭亡后的第一个国家首都。《益州左洛书》载:“它是一座建在土里的大城市。国家(都城和祠堂)建成后,周公在《成州唐明礼乐制度》中制定了国家礼仪制度。据记载,周朝的正月是冬十一月,冬至是新年的开始。也就是说,周公选择了土贵法测算的一年中“日影”最长的一天作为新年。
从周朝到秦朝,冬至一直是一年的开始。汉代依然如此。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太阳升,君为统治者,所以恭喜……”也就是说,人们先过冬至节,庆祝新年的到来。

古人认为,从冬至开始,天地之阳开始越来越强,代表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,是盛世之日。所以,后来春节祭祖、家宴的习俗也经常出现在冬至。冬至也被称为“小年”。第一,意味着年关将至,剩下的日子不多了。第二是冬至的重要性。以冬至为节日起源于周朝,兴盛于唐宋,一直流传至今。周历的第一个月是夏历的11月。所以周朝的正月等于今天的十一月,所以拜年和过年没有区别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。所以也可以说“冬至节”是从汉代才开始举办的,到了唐宋才兴盛起来,一直流传至今。

天文坐标
冬至 day北半球的直射阳光和昼夜时间是由现代天文科学确定的。冬至日,太阳运行到经度270度(在人马座),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(冬至线)上。太阳最偏向北半球,是北半球最宝贵的一天,也是最长的一夜。

对于北半球的所有地方来说,冬至是一年中中午最低的一天。如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(北纬2° 33 ')白天为11小时59分,海口、杭州、北京为10小时12分,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县(北纬52° 58 ')只有7小时34分。

冬至之后,夜空星象完全被冬季星空取代,从冬至开始“入九”。


参考农历
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,也不是最冷的时候,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,可以储存热量。而不是“存或失”,而是“积蓄了热量”。冬至后,虽然太阳的高度角逐渐上升,但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,每日散失的热量仍大于接收的热量,呈现“入不敷出”的局面。在“39天”里,积热最少,温度最低,天气越来越冷。如果有冷空气,天气会更冷。“冷锋”过后,天气会逐渐转暖。所以说“九月初九天冷”,而“九月初九”已经是农历的一二月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入春,所以“九月初九天晴”。

气候特征
冬至天文学将冬至视为冬季的开始,这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,显然为时已晚。冬至期间,西北高原平均气温一般在0℃以下,南方只有6℃到8℃左右。在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,即使在最冷的1月上旬,平均气温仍在10℃以上,这意味着秋平春平,一年四季没有冬天。
中国古代把冬至分为三期:“一期蚯蚓结,二期麋鹿角溶,三期水泉动。”

传说蚯蚓是阴屈阳伸的生物。冬至过后,虽然阳气已长,但阴气依然很浓,泥土里的蚯蚓依然蜷缩着。麋鹿和鹿同属一科,但阴阳不同。古人认为麋鹿的角面向来世,所以为阴,而冬至晴天时,麋鹿的阴感逐渐退去,角也随之溶解。因为阳是第一性的,所以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而且温暖。

冬至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。冬至过后,阳光直射的点逐渐北移,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,夜晚变短。俗话说“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出一条线。
冬至开始数九,冬至成为数九的第一天。关于“数九”,民间歌谣说:“九月九月不射,九月四月冰面行,五月六月沿河观柳,七月九月河开,八月燕子来,九月九月遍地耕牛。”

据古书记载,在周秦时期,正月在冬季和十一月,冬至初为新年。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太阳升起,就要庆祝……”人们最初庆祝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,从冬至开始,天地之阳开始越来越强,代表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,是盛世之日。后来,春节祭祖、家宴的习俗也经常出现在冬至。冬至也被称为“小年”。第一,意味着年关将至,剩下的日子不多了。第二是冬至的重要性。

以冬至为节日起源于汉代,兴盛于唐宋。周历的第一个月是夏历的11月,周朝的第一个月等于现代的11月,所以拜年和庆冬没有区别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。可以说,专门的“冬至节”是从汉代才开始举办的,到了唐宋才兴盛起来。

汉代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举行祝贺仪式,名为“贺冬”。官方节日是一个常规节日,官场上流行“拜冬”的官方仪式。

《后汉书》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静下心来,众官不肯做任何事,不听政治,然后择吉日省事。”朝廷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关闭,出差歇业,亲朋好友互赠食物,互相拜访,过一个“安身立命,清静清幽”的快乐假期。

魏晋六朝时,冬至称为“子岁”,人们要祭奠父母长辈。唐宋时期,冬至是祭祖的日子。皇帝要在郊区举行祭天仪式,百姓要祭拜父母长辈。宋代以后,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。明清皇帝有祭天的仪式,称为“冬至郊天”;宫里有官员向皇帝拜年的仪式,还要互相捅刀子,互相祝贺,就像过年一样。
本篇文章由【紫微生活网】发布,未经本站许可,禁止转载。

相关阅读

2024年05月

02

星期四

查询黄历

[龙]农历三月廿四

今日所宜安香,出火,纳采,订盟,嫁娶,开市,立券,交易,挂匾,开光,出行,解除,安床,栽种,置产,拆卸,修造,动土

今日所忌作灶,安葬,祭祀,入殓

今日冲煞(庚申)猴

免费工具[更多]
星座运势
生肖运势
星座解读
属相解读

关于我们|紫微生活网 ( 皖ICP备19022944号-4 )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804号

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♥ 传承历史灿烂瑰宝

Copyright © 2024, https://www.dzzsk.com/

返回顶部